Ningbo Paint and Coating Industry Association
水性涂料的干燥時間受配方組成、環境條件、施工工藝等多因素影響,分為表干時間(表面干燥)和實干時間(完全固化),以下是關鍵解析:
一、影響干燥時間的核心因素
1. 配方組成
成膜物質:
樹脂類型:丙烯酸樹脂表干快(通常 0.5~2 小時),聚氨酯樹脂實干慢(需 24 小時以上)。
玻璃化轉變溫度(Tg):Tg 越低(如軟質丙烯酸),水分揮發快,干燥更快。
助劑:
成膜助劑(如丙二醇丁醚):延緩水分揮發,延長干燥時間(添加量每增加 1%,表干延長約 15 分鐘)。
增稠劑:高粘度體系干燥慢(如纖維素類增稠劑延緩水分蒸發)。
顏填料:吸水量大的填料(如高嶺土)延長干燥時間,疏水性填料(如氣相二氧化硅)加速干燥。
2. 環境條件
溫度:每升高 10℃,干燥速度提升約 1 倍(如 25℃下表干 2 小時,35℃下可縮短至 1 小時)。低溫(<5℃)時,水分結冰,涂料無法成膜,需添加防凍劑(如乙二醇)。
濕度:濕度>85% 時,水分揮發受阻,干燥時間延長 2~3 倍,易導致涂層發白。
通風:強制通風(如風扇)可加速空氣流動,表干時間縮短 30%~50%。
3. 施工工藝
涂層厚度:濕膜厚度每增加 50μm,實干時間延長 1~2 小時(厚涂易導致內層水分滯留)。
施工方式:噴涂>輥涂>刷涂:噴涂涂層更薄,干燥更快;刷涂涂層厚且含氣泡,干燥較慢。
二、干燥時間的控制方法
1. 配方優化
調整成膜助劑:夏季減少用量(如從 5% 降至 3%),冬季增加用量(至 8%)以改善低溫成膜性。
復配樹脂:硬樹脂(高 Tg)+ 軟樹脂(低 Tg)搭配,平衡干燥速度與涂層性能(如丙烯酸 - 苯乙烯共聚體系)。
添加催干劑:對水性環氧/ 聚氨酯,可加胺類催干劑(如二甲基乙醇胺),縮短實干時間 10%~20%。
2. 環境調控
烘干工藝:工業場景中,采用強制熱風干燥(溫度 40~60℃,風速 2~3m/s),表干可縮短至 15~30 分鐘。
濕度控制:高濕環境使用除濕機(目標濕度≤60%),避免涂層缺陷。
3. 施工管理
薄涂多層:單次濕膜厚度≤100μm,間隔 2~4 小時(根據表干時間)涂下一層,避免 “夾生”。
底材處理:多孔底材(如木材)需預先封閉,減少水分滲透消耗,提升干燥效率。
三、典型干燥時間參考(標準條件:25℃,濕度 50%)
注:實際干燥時間可能因品牌配方差異波動 ±30%,施工前需測試確認。
四、常見問題與解決
干燥過慢:
原因:成膜助劑過量、濕度高、涂層過厚。
解決:減少助劑用量、加強通風、薄涂施工。
干燥過快(導致開裂):
原因:高溫、低濕度、配方中親水基團少。
解決:添加保濕劑(如甘油)、降低施工溫度、選用含羥基樹脂。
總結:水性涂料干燥時間可通過配方設計(樹脂 / 助劑選型)與環境控制(溫濕度 / 通風)靈活調節,需根據應用場景(如家裝 / 工業)平衡干燥效率與涂層性能。
來源:聚氨酯涂料技術信息